# q5 Q/ D \# o9 @9 M# r. v' wCZ:我觉得这完全是一个巧合。一切的起点其实很随机。今年二月,我第一次尝试在链上用 CrossWallet 去买一个小 Meme,我当时觉得界面很简单,我对私钥也了解,结果我被 MEV 攻击了,交易没成功,还被社区笑了很久。 & k" G+ V( Y+ r0 U: B. o) s2 a2 H( Q: g
我玩的金额很小,可能就五十到一百美元,只是想体验流程。但只要我做什么,大家都会特别关注。后来他们甚至开始围绕我的狗、我的头像、我发的任何一句话去创造梗,全部变成 Meme。那段时间我发什么都要小心,因为我一发,社区就会立刻用它去开梗。9 e/ o. Y1 z+ m+ S$ k; Q
; Z- Z2 Z V; ^( I$ M, {
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不敢发推,因为太容易被玩梗了,后来我想,算了,随他们去吧,反正社区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结果反而形成了一种氛围。 , R* W$ v3 C$ M0 O# i/ E6 D* X& }! |% m
尤其是最近,中秋节那天,我本来发了一条「中秋快乐」,后来删掉重发,换成「中秋快乐,发你们的 Meme 图」。中秋是天朝的节日,所以社区刷屏的内容都是中文梗、月饼、嫦娥、月亮,各种中文 ticker 就这样生成了。 ) p- R& D, G6 O" a w * m" P% a) K, v% W像「赵长娥」这种,把我的名字改成女性化称呼,用中文发音去玩,只有天朝用户才能 get 到,但这种文化碰撞反而形成了独特风格,带动了整个社区,很多 Solana 的用户也因此涌入 BNB 链。甚至有西方玩家开始学中文,只为了看懂这些梗。这一切都不是计划好的,就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 C9 j; A7 _. a! ^& y6 Q/ t. D " Z, o* |) ^- x: ?# h主持人:谢谢你的说明,那我就再问最后一个和 Meme 相关的问题,然后我们就进入 perp 和更偏交易系统的话题。我原本的问题是——BNB 要想在链上文化和交易叙事上超越 Solana,需要做什么不同的事情?但我在看推文的时候看到 Frank DeGods 的一个观点,他说 BNB 可能有一个 Solana 没有的结构优势——一个完整的垂直栈:Meme 在 Fourmeme 这种平台上线 → 如果表现好会进 Aster → 表现再好可能进 Binance Alpha → 最后甚至有机会上 Binance 现货。他说没有其他公链能提供从链上原生交易行为一路打通到中心化交易所大流量入口的路径。这个路径是有意设计的吗?你认为这是 BNB 生态的独特优势吗?( w, b, h2 {8 c) D* Y7 w* a4 ~2 l
4 i: N) x8 ~, m( t CZ:这个完全不是刻意设计的。在过去六年半到七年里,我一直忙于中心化交易所的运营,我并没有提前规划 BNB Chain 的这些节奏,它完全是自然演化出来的。) B0 } \3 g- A5 `
6 T% P& a- S+ N9 E2 K5 @7 \- N2 S+ i我出狱之后决定不再把时间花在 Binance 的具体运营上,而是把精力放在链上生态和去中心化基础设施这边。Binance 作为全球最大的交易所,确实天然提供了一个流量塔顶,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只服务 BNB 生态。Binance 依旧会上各条链的代币,包括 Solana 的 Meme。0 g' T. w5 \+ z
, {6 |4 v4 d! J, o9 \0 d6 }
但确实,BNB 生态里的人更容易感到「距离交易所更近」,因为他们本身手里有 BNB,也更愿意和 Binance 的体系互动。这不是排他性的优势,但确实是一种社区黏性结构。; a. W. ?; s6 k4 P8 Q+ b
4 Q! W6 \1 z7 W4 e如果你去看反面案例,比如 Solana 的 Phantom 钱包,它就只支持 Solana,不支持 BNB。而我们这边的 TrustWallet 和 CrossWallet 都是多链支持的,Solana 用户可以进入 BNB 生态,但 Phantom 用户没法直接连接 BNB。这反而说明,我们的生态结构其实更开放。, J o1 r2 q2 H# y1 {
6 M0 e3 e. k, u. U3 z
所以你说的「垂直栈」确实是一个现实存在的优势,但它不是封闭花园,也不是刻意搭建的ZZ结构,而是一种有机形成的正反馈体系。 , B) O& ? f5 f. r% e1 m4 |, b1 P3 q" b. b 主持人:我们聊完 Meme,现在来聊另一个这轮周期的核心叙事——链上永续合约,也就是 perp DEX。我想从 Aster 切入。为什么你认为这一轮周期,perp DEX 会突然变成主叙事之一?Hyperliquid 为什么能这么快冲到前面?8 e" Y. g, M5 d$ s( [! `
( T! Q8 w' u$ t2 D1 a# d CZ:其实 perp DEX 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期有 dYdX,还有别的项目,它们都做过类似的事情。Hyperliquid 的优势在于,它在链上记录交易、利用 vault 模式,并且他们的市场推广做得很好,制造了很多讨论度,比如他们让 James Wynn 在链上挂出十亿美元的大单,这种话题性很强,能带来流量和关注。" T4 N) i: \6 w6 U& [' ]
9 A" {- N" h4 ~% V但我始终认为,交易员本能上是希望有交易隐私的。在华尔街,所有资深交易员都不希望订单实时暴露给市场,甚至事后也不太希望别人能还原出他们的策略。一旦策略被推演出来,就会被针对性对冲和狙击。所以在我过往二十年交易行业的经验里,这种完全透明的链上订单,其实是违反专业交易逻辑的,我很难完全认同。& v. Y ^6 p. y4 N& a o# P7 F/ E' }- @
5 }/ z; G$ G9 q, f: j今年六月,我发过一条推文,说如果有人能做「隐藏订单」或「隐私撮合」的 perp DEX,那会是一个方向。就在那一天,我收到三十个项目的 pitch,Aster 团队第一个跳出来说他们可以实现这个功能,也有团队说可以做完全隐私的撮合引擎,我们直接投了好几个。' r! q7 A* E) b7 @. [# h+ M! W
" W, y. |$ r y' q2 Z9 p
所以我认为,以现在这个发展速度,不管是不是这一轮,最迟下一轮四年周期,链上 perp 的交易量会逼近甚至追上中心化交易所。 8 c% P+ h: ?8 K, [# b) p: }/ B% P3 u+ x: z 主持人:那 perp DEX 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要达到什么条件才能真的「翻转」中心化交易所,甚至超过? 8 H. s O" Y7 Z9 i% N3 R! N4 A7 o; W& v6 f* I CZ:这里有两条路径在同时发生。一方面,新用户进入加密时,一定会从中心化交易所开始,他们想用邮箱、密码、客服支持,而不是直接接触私钥、MEV 和各种地址字符串,所以 CEX 仍然是主入口。现在全球还有超过 90% 的人口没有进入加密,一旦他们进来,第一站一定是 Binance 或其他 CEX。5 t8 R2 z! u! E; }- W, ~
! j& @( I* \: O+ p0 o* ]但当用户逐渐理解链上逻辑,学会托管资产、管理私钥,开始寻求更早期、更高风险更高杠杆的产品时,他们会自然迁移到 DEX。因为 DEX 可以提供一些 CEX 不会上架的东西,无论是新代币,还是 Meme,还是早期未成熟资产。 " M% U/ B% X& Q/ s. Y6 F, M9 W. g& T* o% C
所以我认为,从长期来看,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五十年后,一切都将迁移到链上,只是传统金融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中心化交易所因为有银行通道和合规结构,会长期存在,两种形态会并行很长时间。但最终,去中心化会成为主战场。) l h5 k& ]% Q& r' \5 \
+ R7 F5 j( a' |1 [! b) N. ~* _主持人:所以用户路径是:先进 CEX,熟悉市场,再进入链上深水区。那要让 Aster 真正超过 Hyperliquid,需要什么条件?+ m2 _$ ]( I% y: c
$ o! R* W9 n% }/ ?CZ:其实你看现在,有时候 Aster 已经在局部时段上超越 Hyperliquid 了。但我认为两者不是完全同一个赛道,而是不同类型的使用场景。比如 Hyperliquid 是全公开订单本,适合愿意公开交易活动的用户。而 Aster 更倾向于引入隐私订单、更开放的跨链原生存入方式,比如原生 Solana 资产可以直接参与,它接受更多链的资产进来。 : T( r! n$ q5 T$ r) a1 T 1 V# F ]) ?2 W, H: o. G" Z% l大家误认为它「属于 BNB Chain」,但其实它是非常开放的。两个项目都很新,真正上线也就一年多时间,Aster 甚至是从 ApolloX 迭代过来的,有点历史,但仍处于非常早期。第一名不一定永远是第一,第二名有时候反而跑得更快,因为可以直接进化功能。 ( |. \6 h/ R, ?& s, K 7 ]' y5 H$ G/ G- R/ N3 t* e主持人:这就像 OpenSea 的路径一样,先发不一定最后胜出。那么 Hyperliquid 为什么不直接加一个「暗池订单」功能?如果他们加了,会不会直接抹平 Aster 的差异化优势? & w! f- L# J, P ]/ b9 m2 B$ ~3 m; S4 V4 y. A" L+ v7 N CZ:他们当然可以加,我甚至建议他们加。但交易所的竞争从来不是单一功能的竞争,一个功能是可以互相抄的,真正拉开差距的是长期的产品哲学、用户保护机制、出问题时的应对方式、以及你最终会迁移到哪个 Layer 1、公链生态会不会围绕你构建完整工具链。这些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不是一两个特色。3 A1 D( I7 ]- q2 t" n
$ m0 ^! L- t! q+ B" K 主持人:那如果我们要评估哪一个 perp DEX 更强,最核心的指标到底应该看什么?最近 DefiLlama 因为无法区分真量和激励量,一度停止追踪 Aster,还有人说现在的交易量不可信。 & ]& H$ I' z$ ?. H3 @* I" r& e. Y0 [8 d CZ:我不会用单一数据来判断。交易量和用户数加起来可能是一个框架,但仍然不能完整说明问题。因为在有空投激励时,用户会为了挖空投而不断下单,这属于「激励驱动的活跃度」,你说它是假量吗?他们确实付了手续费、确实下了单,只是动机不同。/ a# a7 ~/ {8 t M
8 I- G* L2 C' n! a
在中心化交易所时代,我们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如何判断真交易与刷量?如果平台收手续费,那只要交易双方付了手续费,从交易所角度看就是「真实交易」。但如果零手续费,那当然就是刷单行为,这就变得复杂。: ?0 H! y( x' r5 U8 T4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