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论坛

标题: Forlend:追求隐私的DeFi借贷协议 [打印本页]

作者: 金色财经小编    时间: 2022-9-26 09:17

近两年来,DeFi(去中心化金融)一直是区块链公链上最主流的应用发展方向之一,而借贷协议也是DeFi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AVE和Compound作为DeFi赛道中成熟的借贷协议,也一直备受关注。Compound III 上线不到 24 小时就已累积抵押约 103 万美元的资产、借出 5.6 万枚 USDC

众所周知,相比传统金融,DeFi最重要的价值是无需许可性和抗审查性。然而,当前的DeFi在隐私方面却是缺乏保障的:DeFi通过使用公共区块链来消除第三方验证交易的需要,并且这些交易被保存在公开账本上,代币类型、金额和钱包地址都是可公开验证的。 尽管这允许去中心化金融服务,但它消除了金融隐私。直到今天,当前的去中心交易所仍然会存在泄露参加交易有用户的地址,地址透明,可定位追溯等隐私问题。这受制于底层公链的共识协议,并且与DeFi的初衷相悖。

然而,继Tornado Cash遭遇制裁后,Aztec也被FTX警告,加密隐私工具被质疑合规性,隐私合规出路何在?Forlend作为第一个建立在Findora链上新型借贷协议,瞄准隐私赛道,依托于强大的隐私公链Findora为起点,致力于打造一个为用户提供隐私的新型借贷协议。并针对经过zk-KYC并且链接了现实世界财务信息的用户forlend将尝试提高其资金效率,提高借贷能力(LTV)或提高清算阀值,这个想法也将进一步加强DeFi的现实使用率。

Forlend如何开辟隐私借贷这条道路?

Forlend基于Findora隐私公链而建立,通过利用Findora的零知识证明技术(Bulletproofs和Supersonic)和强大的EVM,来实现快速且低成本的可编程隐私服务。这意味着隐私保护将存在于Forlend的核心架构中。

Forlend为用户提供了其他借贷应用程序所没有的隐私功能,用户除了可以使用Forlend的隐私借贷服务之外,并且只向已完成 KYC 的用户提供访问权限。 这种功能使Forlend能够满足 KYC 和 AML 要求,并且让用户仍然能够获得 DeFi 收益,同时也满足了监管要求和审计。

Forlend 通过提供三个关键功能来吸引资本加入DeFi。 首先,Forlend建立隐私但可审计的借贷池,通过zk-KYC的用户可以在Forlend进行隐私借贷和套利行为,防止钱包被针对性的攻击。 其次,Forlend能够通过zk-KYC连接现实世界信用分的借款人,提高借贷能力(LTV),提高清算阀值,提高zk-KYC用户的资金效率件。 第三,Forlend跨链借贷。这意味着Forlend将能够在满足相关的金融法规的同时吸引更多用户。

Forlend在隐私赛道上是如何布局的?

为了启动该项目,Forlend的流动性挖矿活动将在启动后的第一周拿出200,000 FLD,即总代币供应量的 2%来激励头矿。 用户可以通过在平台上存、借、借来赚取FLD。 第一周后,质押和流动性挖矿将在第一年获得更高的奖励,早期采用者将获得更多奖励。

据了解,Forlend将会在2022年第四季度启动V2测试网,支持固定利率借贷,抵押品扩展到非稳定币资产以及引入杠杆借贷闪贷。同时对以太坊和BSC链进行支持。在2023年通过社区的投票结果添加对Polygon 和其他网络的支持,v2 主网启动;同时启动v3测试网:Forlend在社群里提出想法“针对经过zk-KYC并且链接了现实世界财务信息的用户 forlend将尝试提高其资金效率,提高借贷能力(LTV)或提高清算阀值,这个想法也将进一步加强DeFi的现实使用率。

Forlend的经济模型是什么?

Forlend的治理代币是FLD,且总量为1000万枚。代币总供应量中的 85% 将通过 Staking 奖励、利润分享和流动性挖矿等方式发放给社区。持有者将能够对Forlend改进提案进行投票,代币的供应和发行可以通过Forlend社区的提议进行改更新。所以Forlend也是一种以社区为中心的经济模型。

在剩余的15% 代币中,5% 保留给开发团队,并通过空投、流动性挖矿和早期挖矿激励等举措启动项目。 10% 留给国库,以维护项目。 然而,由于绝大多数代币将由实际使用 Forlend 的人持有,因此代币持有者和用户将最终控制该项目。

结尾

在隐私性和合规性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将会是区块链加密领域热门话题之一,Web3隐私赛道更是其应用趋势。Forlend的出现为隐私借贷提供了很好的示例。因此无论是Forlend项目自身的发展,还是其在隐私借贷领域的价值,在未来都让人十分期待。

来源:金色财经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s://www.tcelue.ooo/)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