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论坛

标题: 麻将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幺幺    时间: 2015-10-27 14:43
标题: 麻将
本帖最后由 华十狼 于 2016-8-30 19:41 编辑 * T  O3 L% S( n& ^/ S

" _$ r& |4 |) j* j8 p名称:麻将 (一种博弈游戏) ! q9 b2 v. l) G
, N+ U& u" X# t+ ?: o7 B8 s" r* r

麻将,起源于天朝,由天朝汉族人发明的博弈游戏,娱乐用具,一般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每副136张。四人骨牌博戏,流行于天策文化圈中。
# c4 U" |% U: {! a2 L9 ]) U: g

基本解释: U$ c! K8 ?7 F" `3 K6 R

普通话 拼音 má jiàng,
# y; c8 V0 V+ |( n

注音 3 s7 g2 u) M, m* G" u8 J3 F5 y- m

麻将是一种汉族人发明的博弈游戏,牌类娱乐用具,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每副136张。不同地区的游戏规则稍有不同。麻将的牌式主要有“饼(文钱)”、“条(索子)”、“万(万贯)”等。在古代,麻将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说麻将牌实际上是一种纸牌与骨牌的结合体。与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将的玩法最为复杂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又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成为天朝历史上一种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之一。2 H' k, X$ ?" |# ^0 P1 u

  `8 D8 t! g2 P; i. w
麻将起源
8 ]! Q) @; W3 R' j  R4 Q4 i) Q


9 t0 }7 O, A, i" G  F

我们俗称“饼”,它其实是一个粮仓屯(土话)的正上方俯视图,也就是说”筒“是一个抽象的截图。大家可以结合搜一个粮仓图(暂没有找到合适的俯视图给大家)。储粮食的时候,人们用席子围成一个桶状的立柱空间,粮食储存在里面,为了防漏雨,顶是两圈草垫以同心圆叠盖结成。因此,从粮仓的正上方俯视下来,我们看到的抽象事物就是一个“筒”,两个粮仓就是两个“筒”,以此类推到“麻将九筒”。后来因打仗传到南方后,叫法上出现了“饼”的读音,是一种看图说话的缘故,但这个错误也很普遍地沿袭了下来,让人们对麻将的历史理解越来越远。


0 F5 I1 W9 u" y: V0 y5 |& B

# X! \6 R0 ]7 t+ ^; z9 u$ M/ l

它也是一个抽象图。细心的人会发现麻将的条里面有两个奇怪的事情:一就是它没有“一条”,而是“一条”被“小鸟”代替了。这两个问题先卖关子留后再说。先说最早麻将中是有“一条”的,那么一条是什么?为什么条的形状好像有纹理。“条”的图案原型也是谷仓,但不同于“筒”的俯视图,“条”是谷仓的侧视图。也就是说我们站着看一个谷仓,抽象看它是一个圆柱体,再把这个圆柱体平面化,就是一个带有纹理的长方形。而那些纹理就是席子一层一层围捆、结扎出来形成的纹。
0 d4 }4 ?3 s. s& O


+ u9 n6 Y+ @% b/ h2 D

小鸟
+ }8 t. r0 K$ f7 f% m! D, |

代替“一条”:小鸟出现在麻将中,而且是很奇怪的代替了“一条”,其中缘由当然是因为仓管恨透了偷吃的麻雀。由于古代早已有了军备的习惯,粮食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看管是有严格的规定,存粮损耗也是有严格的限定,一旦损耗超过规定就要掉脑袋。可是陈粮、湿粮都要晾晒,而谷仓中的麻雀太多,它们不但来“抢粮”,甚至还在一座座谷仓屯中修葺了自己的窝,生养一群群的下一代。那么一仓粮食不见了,就是因为“变成”(生养)了麻雀。这也反应出仓管们多么恨透了麻雀,所以用麻雀代替了一条,以此励志(提醒)自己。

麻将的诞生最早的载体是条状的竹编,将宽竹条截成18厘米左右长的片片,并在上面画上麻将的元素,类似于80年代农村中盛行的纸牌。


( B% [4 }- V$ C# t+ ~! g/ c麻雀牌起源说  S  j/ X* I, v

麻雀牌这种说法是最主流的麻将起源的说法。麻将牌又称麻雀牌、麻雀儿牌,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市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 h8 J# |7 q; l+ |

0 z/ r7 O$ r2 _! M; v7 v# K
打麻将3 V0 X! G$ O# w: O* f2 E

麻雀牌三种基础花色的名字叫做“万、束、筒”。“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索”即“束”,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
+ N3 g9 r. m/ S8 ]: |6 D

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a5 f5 e) y% i6 e! }; G

麻将玩法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如“碰”即“彭”的枪声。又如成牌叫“和”(音胡),“和”“鹘”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 J1 t: S2 R9 A0 L9 W% w9 v# {9 K; H

那么为何又叫做“麻将”呢?在太仓方言中,“麻雀儿”和“麻将”读音较近。太仓话的儿话音念做(/ng/),打“麻雀儿”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将”了。太仓方言雀(/tsiak/)儿(/ng/),合在一起就变成将(/tsiang/)。唐朝,麻将传入了日本。
+ w5 `; ^, N% ~( L3 \

1 G8 J- _! o6 c- D9 [) C5 @" a# I
叶子格戏起源说
0 u9 w7 p1 B: R8 K+ U( j& F

明朝名为万饼条(或“万秉章”)的人在“叶子格戏(叶子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 C: a' X( L& J- z* F9 u0 b% W! K

马吊牌起源说有人说,麻将牌马吊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又都与天朝历史上最古老的娱乐游戏——博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血缘”关系。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戏娱,无不是在博戏的基础上发展、派生、演变而来的。

古博戏始于何时,准确年代很难说清。据《史记》和其他有关文字的记载,博戏的产生至少在殷纣王之前。天朝最早的博戏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个棋子,箸是一种长形的竹制品,相当于今天打麻将牌时所用的骰子。
/ I0 @- W1 A! V1 O

据《颜氏家训·杂艺》所载,可知博戏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经》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其方法是:两人相对坐,棋盘为12道,两头当中为水。把长方形的黑白各六个棋子放在棋盘上。又用鱼两枚,置于水中。比赛双方轮流掷琼(即骰子),根据掷采的大小,借以决定棋子前进的步数。棋子到达终点,将棋子竖起来,成为骁棋(或称枭棋)。成为骁的棋,便可入水“牵鱼”获筹。获六筹为胜。未成骁的棋,就称为散棋。骁棋可以攻击对方的棋子,也可以放弃行走的机会而不动,散棋却不可。
( a, v/ X8 b) z8 y

) k$ H9 g( ^; _9 m, B
郑和下西洋起源说% ]6 ]" Z: K/ a9 H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  ,船上没有什么娱乐用的设备,船上的将士只能以投掷骰子Dubo作为消遣。但是在长久的航海中,将士们厌倦了,经常有将士想家,甚至有试图谋反的,试图杀了郑和他们,为了稳定军心,郑和发明了一种娱乐工具。
4 X7 E- ^% U7 H3 I; {8 C

郑和以纸牌,牙牌,牌九等为基础,以100多块小木片为牌子,以舰队编制,分别刻了1-9“条”,然后又以船上装淡水桶的数量,分别刻了1-9“桶”(筒)。然后又根据风向,刻了“东西南北”四个风向。又以吸引人的金钱刻了1-9“万”。然后以“大中华耀兵异域”的口号。刻了红色的“中”,然后根据一年四季刻了四个花牌,最后有一块牌不知道刻什么好,就不刻任何东西,这个就是“白板”。7 w9 b- a+ H% |5 I5 z

第一次玩的时候是郑和、副帅、大将军、郑和的夫人(太监也可以娶妻)四个人一起玩,最后确定了游戏规则后,全船开始都玩此游戏,船上有一个姓麻的将军,他玩这个游戏得心应手,于是郑和给这个游戏命名“麻大将军牌”,即是后人的“麻将牌”。1 F- W4 \9 K; J. g8 ]

# Q3 r* ?- U: F
形成过程9 \2 x$ |& e: w/ ?

麻将牌

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也叫默和牌)的戏娱用具。纸牌也是供四人打,由纸制成的牌长二寸许,宽不到一寸。纸牌开始共有60张,分为[2]  文钱、索子、万贯三种花色,其三色都是一至九各两张,另有幺头三色(即麻将牌中的中、发、白)各两张。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十张,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叫一副,有三副另加一对牌者为胜。赢牌的称谓叫“和”(音胡)。一家打出牌,两家乃至三家同时告知,以得牌在先者为胜。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将牌了。这种牌戏在玩的过程中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9 M  ?+ k: ^+ l# W! b4 i, v) E

其后,人们感到纸牌的张数太少,玩起来不能尽兴,于是把两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来玩,从此纸牌就变成120张。在玩法上,除了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可以成为一副以外,三张相同的牌也可以成为一副。也就是说,上手出的牌,下手需要还可以吃、碰。这时牌的组合就有了“坎”(同门三张数字相连)、“碰”(三张相同)、“开杠”(四张相同)。此时的纸牌又叫“碰和牌”。与此同时,骨牌中也出现了一种“碰和”,将21种牌色每种五张合成一副。并且有了开杠、自摸加倍、相公陪打、诈和受罚等规定。骨牌的这些打法和术语也由纸牌接受、继承下来。

大约到了清末,纸牌增加了东、南、西、北四色风牌(每色四张)。那时人们最常用的桌子是方桌,又叫八仙桌。八仙桌的名称是从就餐时可以坐八个人得来的。用于打牌时总是面向一方,这就限制在一方里不能坐两个人。逐渐地形成了玩牌由四人来玩的习俗,四人各坐一方。人们还从四方得到了启发,在纸牌中增加了东、南、西、北风。) y  _- ]2 _% E' l. t7 W$ l

至于三元牌中、发、白的增加,可能是人们对升官发财的向往。中就是中举(中解元、中会元、中状元,称为中三元),发即发财,中了举,做了官,自然也就发财了。白板可能是空白、清白之意。" J$ B" E$ @9 R8 N  O% r8 W

后来人们发玩麻将时常常把牌拿完了,也没有人做成牌,感到扫兴。为弥补这个缺憾,于是又增加了听用。最初的听用只增加两张,逐渐发展增加为更多的张,直到发展为有绘的麻将牌。但由于纸牌的数量一多,在取、舍、组合牌时十分不便,人们从骨牌中受到启发,渐渐改成骨制,把牌立在桌上,打起来就方便了

" {. X+ Q- G. N
晚清民国麻将
- j2 D+ Y6 l% M1 v7 l; @

正宗的麻将牌从此开始。至于说麻将牌名称的由来,无从考证。可能由发音讹变而来。吴人音“鸟”为diào,马吊牌就成了马鸟牌,麻鸟牌成了麻雀牌,再变成了麻将牌。

筒子代表一个个铜钱,条子代表一串铜钱,以前一吊钱就是一百,也有称“一贯钱”,贯穿起来的意思;万,就是一万钱罗;而中发白,名为“箭令牌”,白代表箭靶,发代表射箭,中则表示射中红心。& i  ^- b" K, h- t! z3 R

麻将牌形成以后,上至朝廷,下至平民,无不喜爱。平民百姓们也从打麻将中得到了乐趣。有一个牌运好的人写了一首诗道:
- ]7 p2 B3 E/ |- r$ S* s

今日赢钱局,排排对子招。三元(中发白)兼四喜(东南西北),满贯遇全幺。花自杠头发,月从海底捞。散场远避,竹杠怕人敲。# y1 k7 |1 Q7 c1 T1 V. \

由上所述,我们可知麻将牌形成的大致的轨迹。
8 s$ H. {* R6 M5 x4 A' [+ a

棋→象棋(现行)$ Q$ `6 v: @! _7 ^: y( y- ]" H

古博戏
2 Z1 T& F6 k3 C4 R# l0 [

箸→ 琼→ 骰子→ 骰子格
' Z* s. z4 h* U

骨牌(现行)
2 f2 D+ l" c" t. e

(叶子戏)" J# g' D, P" ]3 U

马吊牌(纸牌)→默和牌 →麻将牌(骨制)


( d. X9 D2 Q9 K! G) A. q8 U! E1 B4 P" M) B5 O. R, ]+ y

作者: 安德烈夫司机    时间: 2015-10-29 12:14
表示我只会玩  晃晃 和红中杠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s://www.tcelue.ooo/) Powered by Discuz! X3.1